许家印家族信托遭接管:香港高院宣判清盘人接管其所有资产
离岸家族信托长期被认为是许家香港宣判家庭财富的“避风港”,但近期的族信资产一则案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与重新思考。香港高等法院针对恒大创始人许家印未遵守资产披露命令,托遭裁定其清盘人接管许的接管全部资产。这次接管不仅限于许家印个人名下的高院管资产,还涵盖了他通过多家离岸公司的清盘间接控制资产,包括可能涉及的人接信托结构。
律师指出,许家香港宣判此判决不仅深入调查许家印的族信资产资产状况,还清晰界定了离岸信托“资产隔离”的托遭法律边界,强调“离岸”并非法外之地,接管市场普遍讨论许家印的高院管离岸家族信托是否已被“击穿”。
黄立冲表示,清盘法院的人接此项裁决是为实施之前针对许家印的全球资产冻结与披露令而采取的“辅助手段”,并认为许家印存在资产外逃风险,许家香港宣判因此任命清盘人进行接管。这一措施旨在保全与查明资产,若部分资产被认定为不合法而被转移至信托,可能将依据相关法律划拨给债权人。
裁决经过:从资产冻结到全面接管
恒大于2024年1月29日被下令清盘,清盘人随后展开全球资产追索,针对许家印等提起诉讼,旨在追回2017年至2020年期间约60亿美元的赔偿金。根据统计,恒大在2009至2021年期间的累计净利润为1733.88亿元,分红总额近700亿元,许家印通过分红套现约540亿元。2024年6月,法官禁止许家印处置价值最高达77亿美元的资产,但许完全未遵守披露令。
在资产状况不明与冻结令风险下,恒大于2025年4月请求任命清盘人为接管人。2025年9月,香港高院裁定支持接管申请,授权清盘人调查许家印所有资产。
裁决强调,许家印未遵守披露令,构成藐视法庭,可能导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287份债权证明,总额约3500亿港元,远超恒大先前披露的负债。
离岸信托的接管
关于许家印家族信托是否被接管的问题,裁决书中指出,许家印曾主张离岸公司不在接管范围,但法院驳回了这一主张,认为这些公司资产未披露的情况下,有必要授予接管人查阅权。许家印隐匿资产的意图明显,这在法官的裁决中得到了体现。
法律专家表示,此类涉及重大的国际欺诈案件不在于法律所有权的认定,而在于实质控制的现象。若被告通过离岸结构持有资产且存在隐匿之嫌,法院将采取措施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法院的接管令并不等同于信托被完全“击穿”。法律界人士指出,现阶段的措施更为准确的是“穿透式调查”和“临时保全”,意在保护资产而非完全处置信托资产。尽管接管人被授权调查资产,但尚未达到完全处置的状态。
此外,若这次接管涉及跨境追讨,需依赖美国法律的承认与认可,这对接管的执行和法律途径可能构成挑战。
离岸信托的合法性与独立性
多位法律专家强调,此次裁决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影响,也对离岸信托的合法性和管理起到警示作用,清晰揭示了信托资产“隔离”效果的法律界限。信托的有效性依赖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委托人控制权的放弃以及受托人的独立性。
分析人士认为,此事件将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产生影响,强调离岸家族信托并非绝对安全。财富保护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任何试图通过复杂架构规避债务的行为,终将面临司法的穿透与监管。
总的来说,许家印家族离岸信托的未来取决于接管人的调查结果以及法律在跨境程序中的应用。香港高等法院此次裁决,加强了市场对离岸信托安全性的认识,后续发展备受关注。